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范文精选

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工作满意度

一、中小民营企业中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

(一)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人才市场、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等。人才市场是人才面临的直接环境。当失业率上升时,流失率降低;而当失业率降低时,流失率上升。另外,我们还应该从人才市场的宽裕度、不稳定性和复杂性三个方面来考虑人才市场对知识型员工流失率的影响。宽裕度指工作空缺率与非就业率的比值。不稳定性指人才市场不可预测的变化率。复杂性指人才市场的成分、结构的异质性,个体的差异性等。宽裕度、不稳定性和复杂性的不同组合,会产生六种不同的人才市场环境和流失率。

产业结构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影响还在于: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使得知识型员工从一个产业转向另一个产业;二是新兴产业的出现,使得其他产业的知识型员工流失而进入该产业。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扶持受到国家的宏观干预,因而产业结构对知识型员工流动的影响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

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的效益两方面的影响。高速度发展的经济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才具有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人才具有更加良好的素质,这迫使一些知识型员工重新返回学校接受教育。所以在高经济发展速度下,中小民营企业的知识型员工流失率会增高。经济发展的效益可以用通货膨胀的指标来测试。在高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一些知识型员工为了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水平,不得不寻找更高薪酬的工作,从而导致知识型员工流失率增加。

(二)中小民营企业因素

中小民营企业对知识型员工流失率的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小民营企业所处的行业类型、中小民营企业的特征、中小民营企业的收入政策、福利政策、民营企业主的管理风格、工作团队、沟通因素。

第一,产业类型。中小民营企业所处的产业类型对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的产业其知识型员工流失率是不一样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知识型员工流失率要高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比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更有发展前途,因而会给知识型员工带来更多的机会。二是产业的演变对知识型员工的流失具有很大影响,关于这点已经在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中讨论过了。

第二,企业的特征。企业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的规模。中小民营企业的规模一般不大,给知识型员工带来的不安全感较强,且人才都以进入大规模的企业而感到自豪。另外,中小民营企业的规模小,企业内部适合于知识型员工轮岗的岗位较少,从而使得知识型员工内部流动的机会不多,而这种内部的流动对增加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减少流失是很有好处的。二是企业在产业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中小民营企业在本产业中所处地位较低,所占份额较少,使得其知识型员工的安全感不高,流失也更易发生。而且,企业地位越高个人也越有发展前途。因此,中小民营企业的知识型员工流失率较高。三是企业的经济效益。知识型员工之所以愿意留在企业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能够给知识型员工带来较为满意的个人收入,而个人收入是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相连的,企业的经济效益越低,知识型员工收入就低,流失率就越高。

第三,企业的收入政策、福利政策。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无论是Maslow的需求层次论,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还是Alderfer的ERG理论,生理的需要是第一位的。作为满足这一需要的最重要的保障——个人收入水平,是个体择业的首要考虑因素,追求更高的收入是知识型员工流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由于实力有限而无法提供具有较强外部竞争性的薪酬,从而导致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知识型员工流失。知识型员工因收入而流失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个人不能忍受国家或地区的通货膨胀。高通货膨胀率会给个人带来生活压力,迫使他们寻求更高收入的工作。除了国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外,中小民营企业也必须对人才收入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另外,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忽视制度建设,偏好人治,从而影响了企业收入的公平性、均等性和合理性,造成知识型员工流失。

良好的福利政策通常会产生晕轮效应,弥补收入政策的不足。良好的福利政策还表明了企业长期雇用员工的愿望。中小民营企业由迫于生存的压力一般无暇顾及企业福利,企业主与知识型员工无法建立起彼此长期合作的心里契约,从而导致知识型员工注重眼前的利益得失,引起知识型员工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第四,民营企业主的管理风格。民营企业主的管理风格是指民营企业主对知识型员工采取的管理方式取向。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主要有任务导向式管理和人本导向式管理两种方式。通常中小民营企业主对知识型员工采取任务导向式管理方式,通过确定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任务、责任范围、绩效要求等,来实现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这是一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它忽视了人的内在动力和需求而导致知识型员工的流失。

第五,工作团队。企业是由团队构成的,而团队又是由个体构成的,团队规范会对其成员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受到个体素质的影响。当压力大到超过知识型员工的承受能力时,其很可能选择离开团队的行为。

第六,沟通因素。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增加信息沟通可以改善人际关系,消除因信息不通而造成的知识型员工紧张和不满,有效化解上下级之间、团队之间的冲突。信息阻塞是影响知识型员工发挥积极性,使其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内的集权度是影响知识型员工信息沟通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小民营企业的集权度通常较高,从而使知识型员工之间的平行沟通、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上行和下行沟通困难,知识型员工很难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导致其流失率高。

(三)知识型员工自身的因素

第一,工作满意度。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报酬和晋升、企业氛围、管理风格、期望。报酬不仅能使知识型员工满足生理需要,而且是个人成就受到尊重的象征,所以低收入会导致较低的工作满意度。晋升能给知识型员工带来更丰富的工作内容、更高的收入、更大工作自由度和自主权,这些都有助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提高。对企业氛围有负面影响的因素包括企业集权度、不畅通的沟通渠道、缺乏民主性等。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够以及企业主的目光短浅,通常提供给知识型员工的报酬不具有外部竞争性;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规模不大,知识型员工晋升的机会有限;民营企业在创业过程中,企业的成长几乎完全取决于民营企业主个人的智慧和胆识,企业的成功强化了民营企业主“一人说了算”的管理作风,造成了民营企业主高度集权、缺乏民主的工作作风;当今,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主仍然把人看作工具,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利润为中心,根本没有以人为本的观念,繁重的工作任务、过高的最低绩效要求、单调的工作内容使知识型员工感到不安和乏味;外界环境越好,提供的机会越多,知识型员工的生活期望越高,则其对现有工作的满意度越低。以上这些原因造成中小民营企业的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较低,从而导致其流失。第二,个人文化意识。文化的差异决定了知识型员工工作价值观的差异,工作价值观是员工对工作和工作相关问题的基本态度。具有较强权力距离意识的知识型员工认为自己的上级应该给自己更大的权力,自己应当不断得到提升和重用,晋升是最重要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他就会对工作产生强烈的不满。具有强不确定性避免意识的知识型员工具有较高忧虑性,对未来担忧,在个人择业时认为企业的规模是极为重要的,常常喜欢选择大企业作为满足自己需要的环境。而且,其认为,企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制度,企业的制度必须遵守,不能违反;企业的管理应由专家来进行,组织结构要明确并受到重视。中国是个具有较强权力距离意识和强不确定性避免意识的国家,中小民营企业的规模决定了知识型员工晋升的空间有限,且企业主倾向于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安排在各级领导岗位上。中小民营企业一般没有战略目标、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清晰的组织结构,即使有一些零散的制度也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出现出管理随意化的特征。另外,中小民营企业主通常不愿请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而喜欢自己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不断摸索,以上原因造成了知识型员工流失率的上升。

二、中小民营企业中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对策

第一,为知识型员工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创造条件。中小民营企业应把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和个人职业生涯管理较好地结合起来,站在员工的角度帮助其设立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由于当今企业的生存环境瞬息万变,以往建立在合同基础上的终身雇用制就显得与环境格格不入了,为知识型员工提供最好的训练和发展的资源,提供个人的专业成长机会,这才是现实可行的心理契约。如果企业能为知识型员工提供不断学习、训练的机会,又能为其提供发展所必需的资源,能使其施展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这种环境就会有吸引力,就能换来队伍的稳定和忠诚。例如,通过工作重新设计,中小民营企业可以帮助知识型员工消除对单调乏味工作的厌烦情绪,使工作内容、责任深化,丰富化,丰富其工作经验,拓宽其眼界;通过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公开招聘,使愿意尝试新工作或从事更具挑战性、创新性工作的知识型员工能有机会获得新的职位,从而满足了其流动的意愿。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培训机会也有助于减小知识型员工的流失率。

第二,运用多种个性化激励策略。员工流失是个人行为,我们应该根据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制定和实施全方位的个性化激励策略,以控制员工流失。在激励重点上,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不仅要以金钱为手段,更重要的是以成就、成长和情感激励为主。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与知识型员工之间应形成一种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应根据其特点,通过合理授权,充分信任,鼓励他们通过自主管理式团队而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成长。此外,通过营造自由、宽松、便于沟通和信息共享的环境,使知识型员工产生被尊重、信任的感觉,促进企业内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增进企业凝聚力。同时,企业应关爱员工及其家庭,利用感情投入来提高知识型员工忠诚度。在激励方式上,现代企业强调的是个人激励、团队激励和组织激励的有机结合;在激励时间效应上,要把对知识型员工的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结合起来,强调激励手段对人才的长期正效应;在激励报酬机制的设计上,当今企业已经突破了原先的事后奖酬的模式,转变为从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出发设计奖酬的机制。物质需要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薪酬激励仍是激励的主要形式。合理的薪酬体系必须具有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性。其有效的激励性表现为在数量上企业支付给知识型员工的薪酬要与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相符合,要按绩分配;在时间上要正确反映员工的长期绩效和短期绩效的关系;在激励效果上要清晰区分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的比例,以便能够真正实现长期激励。[5]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企业应尽量为知识型员工提供良好的自助式福利,这有助于双方长期合作的心里契约的建立。

JournalofYunnanFinance&EconomicsUniversityVol22,No6第三,重视企业文化降低知识型员工流失率的作用。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看,中小民营企业应该主要从人员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三个方面发挥企业文化降低知识型员工流失率的作用:一是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员招聘。对文化和价值标准的认同是人才与企业匹配的基础之一,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形成了各自的“文化背景”,根据本企业的文化和管理风格,就可以判断合适的员工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特性,然后以此为指导来考虑应聘者是否能与企业的环境很好的融合。中小民营企业应努力贯彻以价值观为基础的招聘政策,在招聘中注重员工素质测评,尽量使员工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相统一,选拔那些具有团结、谦让关心和帮助他人、忠诚、热情、豁达、勤奋、吃苦耐劳品格的员工,以减少知识型员工的离职率。二是基于企业文化的培训。在中小型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培训中,必须在新员工入职培训课程中增加企业核心价值观和公司制度的培训,帮助新员工了解和理解企业文化,增强核心价值观认同。对现有知识型员工也应该定期开展文化方面的培训或研讨会,以不断深化知识型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理解。三是基于企业文化的绩效管理。企业文化不仅仅对绩效管理制度的拟订起作用,而且对绩效管理的实施、运行起一种无形的指导和影响作用。企业文化最终通过企业的价值评价体系(绩效管理体系)、价值分配体系来发挥其功能,通过绩效管理有助于实现从企业价值观到在全体员工中形成相对统一的基本假设的转变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有一种情景规定作用,决定了知识型员工的满意度、成就感和荣誉感,在绩效管理中使企业成员的精神需要获得满足,从而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松,陈诚.如何避免知识员工的流失[J].当代经济,2006,(10).

[2]武博.当代中国人才流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贺翔.民营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绩效探析[J].企业活力,2006,(05).

民营企业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在分析我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全面、健康发展的对策:一是开展心理引导,激发建档热情。二是勇于开拓创新,实现多元服务。三是坚持依法治档,注重监管方式。四是拓展管理范围,推行多元模式。

1正确认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现状

从笔者所在的福建省晋江市了解的情况和河南开封市非公有制企业档案工作情况调查结果来分析,我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现状大致可归结为两点。

1.1我国民企档案工作处于自发的状态,部分企业已有相当的发展水平。据笔者对福建省晋江市的恒安纸业集团、亲亲食品集团、七匹狼集团、凤竹集团、福马食品集团等10余家民营企业的调查中发现,这些企业均已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档案工作,特别是凤竹、七匹狼和恒安三家集团公司的档案工作虽然管理模式各不相同,但其工作都已达到相当的水平,恒安集团公司因已在香港上市,注重汲取和采用国外的管理模式,凤竹集团公司在国内上市,许多档案业务在借鉴国企的管理模式上有所创新发展,其档案管理已通过国家二级标准的验收。七匹狼集团则采用与国企截然不同的分散式管理模式。而据河南开封市的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82家企业中,已开展档案工作的68家,占被调查企业的83%;尚未开展档案工作的10家,仅占被调查企业的12%;未说明是否开展档案工作的4家,占被调查企业的5%。库房、档案专用设备的设置情况也较好,在调查的企业中,明确有档案库房的占90%,未说明库房情况的只占10%。这些企业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别为加工业、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及其他行业。这说明当前民营企业对于开展档案工作已有相当的自觉性和发展水平。

1.2民营企业的整体档案管理呈橄榄形状,水平不均衡。一般而言,规模大的企业好于规模小的企业,明星企业好于一般企业,创立时间长的企业好于创立时间短的企业,效益好的企业好于效益差的企业。从开封市调查中可以发现,随着企业资产的增加,企业规模的扩展,已开展档案工作企业的比例数量也随之上升,显示企业规模与企业资产情况对档案工作有非常直接与重要的影响,同时,调查结果也表明未开展档案工作的企业比例很少,仅占12%,加上未说明开展档案工作的企业也仅有20%,而档案管理已达到较高水平的示范企业也是少数,所以,从总体上看,民营企业整体的档案管理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状,水平不均衡。我们业界一些学者将当前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状况,分为四个类型。一是“重视型”。档案工作被企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专门的宽敞的库房和档案人员办公室,档案阅览室;有专职档案人员,管理设施设备齐全;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整套档案管理制度,各类文件资料收集齐全、归档及时,保管科学、利用见效。其中,少数企业的档案管理甚至通过了部级标准的验收。二是“上进型”。企业主有一定的档案意识,配备了档案兼职人员,设置了档案室,也开展了一定的档案工作,但档案人员素质不高,兼职过多,档案工作未能有效地全面开展起来,档案的效益也未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三是“随意型”。企业主的档案意识还不够强,对档案工作的关注还不到位,急需用时强调要管一管,平时对档案持可有可无的态度,无专门的档案室和档案人员,档案工作只是办公室、行政部或相关部门的一个末位的工作。工作随意性较大。四是“不管型”。企业主没有档案意识,企业一些重要证件、核心文件零散地放在企业主或部门负责人手里,档案管理处于“三不管”和“五无”的状态,即“档案部门不管、工商部门不管、企业主自己不管;无机构、无人员、无库房、无设备、无经费”这种类型在小型企业中比较多见。

从我国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出现的这两种状况中可以看出,以往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民企档案工作总体上处于一种无序的,混乱的状态的看法是片面的,是认识上的一处误区。福建省晋江市和河南省开封市这一南一北的情况颇具代表性。从调查分析中,我们可窥见我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国际市场的博奕中,已逐步成熟起来,企业主的档案意识被不断唤醒,特别是一些规模企业,明星企业的老总们,对档案已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福建凤竹集团公司年产值5亿多元,利税9400多万元,是全国同行业的明星企业,该公司陈澄清董事长认为档案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而档案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础,企业文化提升取决于企业档案作用的充分发挥。所以,他除亲自带队到晋江、泉州市档案局争取业务上的支持外,并经常过问和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人、财、物问题,公司早在1991年档案管理就通过省级先进标准的验收,2001年通过了企业档案目标管理“国家二级”评审。目前,有2名专职档案人员,并形成一个严密有序的档案管理网络,有1个综合档案室和4个档案分室,档案在公司上市和经营管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凤竹公司并非只是我国民营档案管理的一叶“诺亚方舟”。很多规模~,Ak的企业主已经具有相当的档案意识,在实践中认识到档案是企业极为重要的核心资源,并已经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但没能得到及时的指导。其水平有很大的局限性。忽视档案工作的大多数为小型企业的企业主,对企业开展档案工作的心态复杂,认为档案室工作增加小企业的负担,怕在外部人员的指导下泄露商业秘密,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开展。在认识上把建档工作与企业利益对立起来,这其中与档案部门的宣传与服务的缺失不无关系。所以,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当前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现状、将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

2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全面发展的对策

2.1开展心理引导,激发建档热情。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企业主的档案意识是决定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能否开展的关键所在。所以,要树立企业的档案观,必须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一是管理意识引导。大量事实说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没有很好的管理。民营经济要想在“二次创业”中得到发展,就必须尽快实现从无管理的经营向现代化管理的经营方式的转变。对此,企业主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新形势下民营经济只有加强管理,企业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民营企业的档案意识也只有植根于宏观管理观念的土壤,才可能生长发育。因为档案管理本身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而档案又为企业的各项管理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忽视档案工作,民营经济的管理便成了无本之木,所以,企业主还有什么理由可以忽视企业的档案工作呢?二是逆向思维引导。我们很多时候无法正确估计出档案到底为企业产生了多大的直接效益,但却能从反面告诉企业主,滞后的档案工作必定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短板”。所谓“短板”是指决定整体效益的关键制约因素,没有完善的档案管理,民营经济的发展就会留下致命的管理漏洞,滞后的档案工作就会成为制约企业整体效益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民营企业在决策上的特点使它在投入和自身建设中具有排他心理,因而档案部门不能一味地急于去作正面的宣传灌输,有时可以从侧面、甚至反面逆向思维的角度来激发民营企业的建档热情。

民营企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定位

当前,民营企业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异军突起,成为国家经济的半壁江山,随着民营企业规模及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建立、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对民营企业将来发展、壮大尤为重要。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特殊性

1.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具有一定复杂性

民营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发展快的已经发展为集团公司,发展慢的还是小型企业,甚至还是家庭作坊。民营企业生产性质又是多样化的,有高科技的IT行业;有的只是生产低档次的生活用品。民营企业行业五花八门,有的是信息公司,有的是商业部门。因此,在实施企业内部审计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格式,必须注意积累经验,逐步发展到现代经营审计上来。要从草创之初审计目的是为了查错防弊的财务审计,转移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经营审计、管理审计上来,注重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管理审计相结合的格局。

2.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更具及时性

民营企业有别于国企的最大特点是机制灵活,决策能力自主。这就决定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善于抓住机会发展壮大自己。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民营企业必须从最初的以保护企业财产安全为目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发展为现代经营审计上来。这就使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更具及时性。

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范围有其宽泛性

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兴起,为企业内部审计创造了机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经济效益审计、经营审计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其内容不断丰富、审计空间不断拓宽。民营企业鉴于内部经济监督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内部审计可延伸到企业所能控制及影响的所有方面。包括传统的内部财务审计,又包括现代经济效益审计,既可以事后审计,又可进行事前审计,其审计工作既可以是保护性的,又可以是建设性的。近年来,无形资产的管理与审计,高新科技和项目风险管理与审计也成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出现的问题

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及发展缓慢,自然存在许多问题,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1.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

家族式管理是民营企业的特点,在草创之初,的确起到好的作用,于是民营企业往往认为企业是自己的企业,都是自己的嫡系掌握重要位置,没有审计的必要,即使有的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也是形同虚设,未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可以一针见血地说,在民营企业内部,处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亲情关系,业主与管理者的经济责任关系不清,利益冲突不明,内部审计就难以处理。家族式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正常进行,最后导致企业破产的例子比比皆是,教训是很沉痛的。

2.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理念不高、手段落后阻碍了审计进行

民营企业管理缺乏现代管理理念,更缺少风险控制意识,导致很多规模很大的民营企业都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企业领导人甚至认为企业是自己的,财产是自己的,设立内部审计有什么用,难道自己查自己?理念问题不解决,审计手段自然落伍。当今时代电子信息技术、新通信系统冲击企业管理,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缺乏行之有效的审计手段,阻碍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

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低影响审计质量

已设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大多是从财务部门调来的,有财务知识,但缺少审计理论与实践,更缺少审计专业理论知识。从受教育水平看:内审人员普遍受教育程度低,不具备现代内部审计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尤其缺少计算机运用方面的知识技能。这样,影响了审计的质量和不利于审计范围的拓展。

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迫切性

1.注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观念的转变与定位

要走向世界,我国民营企业必须完全打破家族式的管理体制,必须引入现代管理机制,转变内部审计观念,优化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在中国,家族企业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普遍形态,其股权和决策权高度集中,无论是经营权还是一般管理、决定,80%以上由企业主本人亲自决定。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其内部审计要重新定位,要转到适合经济规律发展的现代审计上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企业更要加强审计,必须实行企业内部审计监督,这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

2.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组织定位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必须有准确的定位,其组织模式的定位应与企业的形式、经营规模、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系相适应。一个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之间是分权制衡的,这样民营企业各方人士自然关注内部审计,产生制约效应。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大体可采取两种模式:对于规模大的公司制民营企业,可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对于规模小的民营企业,可以不设审计机构,其内部审计可“外包”,———即第三方对其内部审计,进行投标或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承担,但最好企业要有专职的内部审计长等督办。

3.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方法

定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要从传统的重审计多次数的、地毯式审计转到现代重风险审计上来;从重检查审计到重预防审计;从逐部门审计到业务的全过程审计;审计要从某个局部到全局范围的拓展。加强和改善风险管理已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民营企业内审定位应从此入手。风险管理主要就是要预计控制风险的方法,并把即将发生的风险尽可能地控制在最低或完全消除风险,这就首先要求在审计中能敏锐地发现那些风险领域,这便是预防审计:包括对可能的高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提出风险规避方案;审计投资风险管理、利率风险管理、商品价格风险等,从而达到审计为预防风险服务。其次,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方法上尽量达到全过程审计。在审计内容上:由检查会计资料真实性、规范性,发展到检查企业财务支出的有效性,重点要改善经营管理、挖潜增效;在审计范围上拓展审查企业全部经济活动的效益,对投入产出效益进行全面科学分析比较。再次,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已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手段,还要开发专门的审计软件,提高内部审计的经济效益。

4.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培训

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学历、专业、经验要求较高,要具备专业知识和领导才能以适应经济全球一体化之下的审计。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主要来自会计专业,不利于审计范围的拓展。对此,企业领导应对内部审计给以足够的重视,提倡把跨专业的人才引入内部审计队伍,挑选复合型人才。内审人员必须是财务行家,既懂财会核算,又懂生产流程,更懂计算机、法律,并通过专门培训等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走向世界的民营企业,必须舍得智力投资,并鼓励内审人员通过自学提高学历水平、专业水平。还应重视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提倡保持和发扬坚持原则、勤勉敬业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不断提高企业内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并做到与时俱进,以适应民营企业日益成长壮大的需要。

民营企业范文第4篇

中国民营企业易“短寿”,这是不争的事实。从20世纪年80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民营企业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上的一个神话。“三株”、“巨人”、“飞龙”和“太阳神”等一大批民营企业以令人咋舌的速度日长夜大,成为名噪一时的“民企巨人”,然而,这些“明星”们如今大都风光不在,人们用“只领风骚两三年”来表达对这些昔日“经济恐龙”的惋惜,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目前,我国68%的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都不超过5年,国内理论界对中国民营企业的这种“短寿”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比较集中的观点有“盲目多元化”论、“片面追求速度”论、“重名而不务实”论、“人才结构不稳”论、“唯规模论英雄”论等等。笔者认为,中国民企易“短寿”的更深层次的原因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法人的发展思路,因为企业家的发展思路是企业的灵魂,这对民营企业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民营企业“短寿”的最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可行性分析

一些企业经营者在进入市场之前没有或者没有认真地进行可行性分析,许中小型企业完全是凭借着一种感觉加少量的科学依据进入市场的。然而,一旦进入市场以后才发现自己的原来的想法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从而导致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事先没有预料到的问题。

进行可行性分析是企业进入市场的必不可少的程序,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宏观方面,这是可以用数字进行量化表示的,如这几年这个行业的目标客户群的递增情况、现有竞争对手的优势与劣势、本行业的替代产品可能在多长的时间投放市场也就是自己的产品的生命周期有多长、未来还可能有多少竞争对手加入;其次,是微观方面的,无论你是承认还是不承认,他都是客观存在的,比如2000年的长江大洪水、2003年的SARS等突发事件的到来,都会影响到许多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但这是市场调查所无法分析到的,也不可能用数字进行量化的,但作为企业的投资经营者,应该是在投资之前就考虑到市场的变数。

二、急于多元化

我国很多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的范畴,以这样的企业基础去搞多元化经营,客观条件并不具备。像日本三菱,汽车、空调、火车等都经营,因为他有物质和管理基础,而我国的一些企业,爱跟风,挂个牌,弄个集团就想多元化,不管是了解还是不了解,脑子一热就进入,其结果是什么都想干,什么都干不好,弄得是主业不主,把好多精力和资金分散到其他产业当中,导致整个企业资金链的断裂和企业亏损。

三、难以降低赊销风险

许多生产厂家为了竞争的需要,总是想方设法进行销售,其中就包括赊销和代销,但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讲,赊销和代销都有极大的风险,有经销商将货卖完,也不及时将货款归还、有的甚至还欠帐赖帐,因为在目前的中国,还有许多相当多的商人不具备最起码的诚信经营的基本条件。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就应该学习一些规范的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识别哪能够还钱、哪些不能,以决定是否将货物赊销给他。

四、品牌效应不佳

我们的民营企业品牌效应不佳,这是不争的事实。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他搞个产品,社会上还没有承认,公众还没有认知,就去搞第二个、第三个,其结果,企业办了几年、十几年仍然自己的没有拳头产品,没有叫得响的品牌,永远也走不到产品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的良性循环的道路上。

五、管理不科学

有的企业管理不够科学规范,整个企业如一盘散沙,这些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科学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管理,其实就是处理好人际之间的关系,在新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这要求企业一定要注意对人才的培养,在选择和使用人才方面,着重把适当的人放到适当的地方,否则,如果出现大材小用局面,企业就会出现员工情绪化;如果出现小才大用的情况,别的员工就会不服领导,这两种情况都会带来企业的不稳定。

六、盲目跟风上市

按照我国有关上市公司的规定,上市的公司必须是透明的,你必须把财务报表做得很透明。一个上市公司的最主要目的不是去圈钱,而是通过上市这个过程来规范整个企业行为,包括产品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行政管理以及售后服务等,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篮子的。而我们的一些企业,上市的目的本来就不纯,不是包装上市,就是伪装上市,其结果,上市圈来钱以后,没有经过论证和调查研究,盲目进行投资,一旦投资不挣钱,就会成为企业包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七、员工培训意识不足

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很少注意对员工的知识技能培训,这是当今我国民营企业的通病,因为很多企业的前期都是作坊性质的生产,大多是凭借感性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低、技能差,由于企业经营者总想降低成本,很少把钱投到员工的培训上来,这样一旦企业做大做强以后,一些员工就会感到不适应,工作上有压力,尤其是销售部门,如果想让他的销售业绩与销售技能成正比的话,不进行适当的培训是根本办不到的。

八、家族式管理

这是一个老生长谈的话题,目前,在全球就是百年老店也有用家族式管理得好的,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必须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而我们有相当一部分的家族企业,总害怕肥水流到外人田,在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家族成员的要求总比外人要高,尽管这些人的管理、生产、销售等一系列业绩都不如外人。

民营企业要想延长自己的寿命,就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克服自身不利的因素对寿命的影响,同时需要外界力量的帮助,加强法制建设、改革企业治理结构、培育企业文化是延长民营企业寿命的最主要的手段。

一、改善企业治理结构

在民营企业组织结构中,目前,有限责任公司的比重在增多并占主导地位,民营股份公司的数量也在增多,公司制已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主要选择,世界各国的实践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也都证明,实现委托制,走向现代企业制度,是当今中国民营企业的必然选择。

委托制度的产生,导致了企业治理结构问题的出现,没有问题就不会有治理结构问题。例如,在那些企业主同时是企业经营者的企业里,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是一体的,因而就没有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所有者通过构建对经营者的激励监督机制,着重解决所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问题,从而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为基础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具体有以下三点:

产权改革长期以来,理论界和企业界都认为,民营企业产权是明晰的,从而导致了许多人没有认识到民营企业中也存在有产权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有相当一部分人过于狭隘地理解了产权的含义。产权明晰的概念不仅意味着终极所有权的归属,也就是产权要最终落实到某个自然人的头上,同时,产权也意味着公司的结构和层次。

中国民营企业资本在产权上带有强烈的血缘、亲缘和地缘性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缘”,这种“三缘”使得中国的民营企业产权在主题上具有浓厚的宗法性,即企业的运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宗法规则的制约,而不是严格的受市场规则的约束,这一特征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原因所在。

“三缘”产权是阻碍中国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科学有效的决策和管理机制的重要因素。因而民营企业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在现实生活中,我国有相当多的民营企业表面上是有限责任公司,而实际上是业主制企业,是一股独大,实际上是一个人说了算,其他都是形同虚设。

治理结构调整民营企业公司的治理结构,要在坚持现代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下,结合民营企业自己的特点进行必要的调整,首先,要科学地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视会、总经理各个利主题的权利和责任,完善企业各利益主题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因为机制是对权利行使的一种必要的约束,其目是为了避免权利的行使不受约束而导致最坏结果的发生,避免出现更大的效率损失;其次,引进外部独立懂事,充分发挥独立懂事的专家咨询作用。企业的重大决策权在懂事会的手上,但如果企业懂事会的成员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管理知识,那样董事会所作出的决策就会大大地打折扣。因而也就有必要引进在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等方面有专长的独立懂事,一般情况下,独立懂事以局外人的眼光去看问题、分析问题是一语中地的。

两权分离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目前,许多企业的两权分离遇到了难题,一方面,企业发展要求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因为创业者的管理能力、知识水平一般情况下在这个时候就会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要求,急需引进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技术人才,去管理企业;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缺乏竞争性的外部市场以及有效监督经理人约束机制,不敢对“外来者”委以重任,是民营企业老板的普遍心态,一些受聘的经理也苦于受到外部种种条件的制约,“二心难成一心”,往往难以取得好的成绩回报企业。

二、加强“法制化”建设

首先是企业内的“法制化”建设,民营企业除了让员工认识到法制的重要以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企业制度,第一,要设定企业的基本准则,民营企业应该在基本的管理活动的领域内建立基本准则,主要包括:综合管理、技术服务、客户服务、人力资源、组织体系、社会责任等;第二、设定企业宗旨,企业宗旨是企业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肯定,是企业的最高追求目标,企业宗旨是企业行为的根本准则,无论是员工还是管理人员以及创业者本人都要认认真真、不折不扣地执行,最高目标使得企业的存在和追求超过了创业者一代的追求,使得员工的行为服从于企业的长久利益和不懈追求,从而保证了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第三,完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为了使企业宗旨、企业准则得以贯彻执行,规章制度就是企业宪法,是员工的行为准则,企业应尽量使企业的规章制度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只有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渗透到员工的行为中,企业才可以正常运转。

其次,企业家的概念变革,企业管理的法制化从根本上讲还要依赖企业家本人,首先,企业家要认识到法制的力量,民营企业延长寿命的基础是法制化管理,其次,企业家要改变权利观和财富观,将自身和企业融入到整个社会中,实现企业和企业家的价值,中国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正如日本松电器的老板松下幸之做所言:松下是全社会的松下。方太橱俱的老板茅忠群所言:即使有一天我不行了,我会把方太交给能让方太延续下去的人管理。

三、培育企业文化

这一点,对于今天的民营企业来讲,是少之又少,许多民营企业的老板甚至不知企业文化为何物。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又超脱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上。朔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就等于企业有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创建属于自己的具有本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已经是当今有一定规模的中国民营企业不能不面对的和逾越的重大课题,民营企业培育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必须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只有进行富有成效的工作,经过艰苦的、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培育创新文化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永恒课题,是企业的动之原。中国民营企业本身就是中国经济的创新的产物,一个企业要想强手如林的竞争时代,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取决于企业是否建立有创新文化,具有与对手相抗衡的实力。创新,要在管理上、技术上和制度上创新。

管理创新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都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当今企业处于一个科技产业和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的时代,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工作也要相应跟着发生根本的变化,企业经营决策、人事管理、质量管理、知识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技能管理等都要跟着发生相应的变革和创新。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哪个企业拥有了领先的核心技术,该企业就向成功迈了一大步。

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培育创新的企业文化,同样需要制度的不断的创新。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凡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都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从壮大自身力量、强化竞争力着手,走公司制的道路,这是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所在。

民营企业范文第5篇

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各种问题和矛盾。温州民营企业因其在资金、技术、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不足,以及国有企业在改制和改革中竞争力不断增强,竞争环境发生变化,国家给民营的政策优势逐渐弱化,温州民营企业处于不利的地位。特别是中国加入WTO,温州民企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把握时机迎接挑战是一个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管理

温州民营企业在我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逐步成长起来的,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辛发展,现在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亮点,其对社会的贡献也日益彰显。目前,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地进行以及中国步入WTO这个大市场,温州的民营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但是,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民营企业管理弊端也就越来越突出,有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一、温州民营企业存在的不足

(一)、家族式管理制约了用人机制

企业内部的家族式管理和唯亲是用的用人机制,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素质的提高。企业内部的家族式管理把选人、用人正好限制在了家庭、近亲这个小圈子里,往往出现人力资源短缺,兵多将少无帅才,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组织架构。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难免因孤陋寡闻而导致决策质量低下。所以当企业需要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产品向“精、特、优”方向发展时,就明显暴露出家族式管理的弊端。

(二)企业主体决策者素质不高

企业的主体决策者素质不高,造成决策质量低下、失误增加,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民企的主体决策者大都是农民出身,因此,他们的文化素质不高。他们能够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自已成立企业,并取得成功。但由于他们的素质不高,并且中国的经济环境亦在不断的变化,使他们难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作出决策,延误商机。

(三)制度形同虚设,奖惩制度难以执行

制度的形同虚设是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一大弊端。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约有10%的民企没有任何文字章程。有相当一部分民企有章程也有令不行,执法不严,奖惩制度不执行,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四)员工的主体意识差,员工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充分发挥

员工因为自己在企业中没有股份,仅仅是个雇员,多做与少做所拿的是差不多,并且在家族式管理的情况下,他们害怕自己的意见,如与其家族中的人不合,就会被排斥,甚至被开除,大多数人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只要完成上面交下来的任务,其他的均可不用管。万事皆老板说的算,员工缺乏主人翁意识。使得关健人才像是被捆绑了一样,使人才不能充分发挥才能,导致人员管理上的混乱等现象。

(五)缺乏高级知识分子和高技术人员

民营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是本科以下的学历,高科技人员严重缺乏。基本上,技术人员不具备高层次的理论知识,而是自学徒开始作起,从老的技术人员学习各种经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就成为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小的方面可能胜任有余,但一遇到重要的技术难题就很可能束手无策。

(六)企业决策者集三权与一身

民营企业的决策者集经营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于一身,经营者行为不受任何人监督,而对所雇职员有随意的处分权。经营权和监督权没有分离,使职工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职工受到无理解雇时没有自己的机构为职工说理,职工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亦无法全心全意的为企业创造利益。

集权式管理模式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失误。特别是在一些私营企业主小有成就时,以为自己理所当然成了企业家,盲目自信,更容易沿用过去成功的经验决策方式,使决策风险加大。

二、原因浅析

(一)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决定

首先,在观念上保留了以前封建时期统治者的思想,认为只有自己家族的人可以信任,不管其能力的高低,就把他们安排在高位上。其次,其他合作者亦希望自己家族获得更多的利益,也把自己的亲属安排进来。所以,重要位置上就都是所谓的“自己人”占据着,形成了家族管理企业。

其次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尚未成熟,家族化管理对企业起了很大的作用。许多民营的老板外于领袖的地位和特有的人格魅力,是由其创业经历、权威、才干和实绩所形成的。因此他们传统理念、作风、能力、经验、知识等深深地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使企业具有很强凝聚力。

(二)企业主要决策者不能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温州民企的初期发展,主要靠手工或简单机械操作,客观上对企业主要决策者的文化素质要求不高,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一定水平后,就要求决策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业务素质。如果企业主要决策者不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那么,民企不是裹足不前,就是不断出现失误,或者被社会淘汰。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目前的平均寿命只有4.5年。

(三)不能依法办事

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业主不好打破情面,撕不破脸皮,不能依法办事,不能公事公办。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使民营企业中大多数人是业主的家族或其他合资者的家族,企业里的各种章程对一般职工是可行的,但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些一纸空文,根本不起什么约束作用。他们在企业中漠视制度,我行我素,甚至胡作非为,而业主则碍于各种关系,不能依法办事,公事公办,以至影响业主的决策的贯彻和执行。

(四)家族式管理损伤了员工的积极性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企业也要管理制度。在民营企业中,本来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而对违规事件的处理又是“人治”化成分居多,经营管理上经常遇到管理人员鼻祖很高相互之间不服气,加上管理层次及职权分配不明晰,谁也管不了谁的局面。从面导致人员管理上的混乱等现象。员式的主体意识差。民企的家族式管理,业主的家长作风,任人为亲的用人机制严重损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以厂为家的主要翁意识模糊了,自觉参与、大胆创新的积极性削弱了,员工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精神难以体现。

(五)对人才资源的认识度不够

首先,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和任人为亲的用人机制,使高技术人员和高素质人员害怕自己进入企业后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使自己的才能被埋没。其次,民营企业的工资不高,各种福利制度和保险基本上是没有的,他们害怕进入民企后没有保障。

很多温州民营企业老板简单地把员工当作是实现自己企业目标和赚钱工具罢了,普遍缺乏挖掘和培养企业自己人才的中长期计划,没有系统进行培养开发人才的工作,人才严重青黄不接,根本没有将管理职能转到开发和培训人才资源方面来,由于人员的不断变动,企业不愿意培养人才,他们总认为,自己花费大量的人财物去培养人才,万一人才走了怎么办,岂不是人财两空。没有一套企业的薪酬、绩效、激励、考核机制。

(六)决策权与监督权没有分开

首先,温州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业主不仅是最高的决策者,也是最高的监督者。业主绝对不容员工对他的权利的侵犯,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不可能把重要的权利交到别人的手里,业主们始终坚信的是只有把权利全抓在自己的手里,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其次,中国的市场经济还没有经历一个非常残酷的过程,很多职业经理人的技术素质和道德素质还不高,在一个信用缺乏的环境中,让创业者把经过多年拼搏创造出来的财富交给别人去打理,没有几个人能够放心。

三、企业改进对策

(一)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努力实现民企的民主化管理

由于家族式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转变,最重要的是要任人唯贤,严格按照制度来选拔优秀人才。

首先要求业主转变观念,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走出任人唯亲的圈子。要逐步推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经营者与生产员工的积极性,把企业经营目标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和努力方向,从而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目标的早日实现。

其次,要引进竞争机制,大胆聘用能人,把实行“能人战略”作为振兴企业的重要措施。因此,确立全新的用人标准,用全新的理念认识和发掘人才,用全新的方式在国内外招揽人才,用全新的管理模式配置和激励人才,是打破家族式管理的重要标志。从而极大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二)提高民营企业决策者的素质

作为企业决策者,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属于最高层次。决策者,可以是一个群体,还可以是一个个体,还可以分出高中低很多层次。对于企业决策者来说,不管他处于哪个层次,都操纵着这个企业的经济命脉,操纵着这个企业所有人的经济利益和前途,在企业管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民企的决策者要及时调整知识结构,要努力学习科技知识、专业技术知道,更要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提高决策能力,主动适应市场,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方面,应将“决策层”送出去参加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在民营企业中,老板的思想不改变,其他人改变是很难的。可以为企业领导培训创造充分的鼓动气氛,并且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有影响的培训师和衫的培训课程,要让领导感觉参加这培训“值”

同时,民营企业主也走出一个思想的误区,即所有权与经营权不能分离。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主并未接受过专门的企业管理的训练,他们实践感受比较丰富,而理论水平却比较缺乏。当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时,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民营企业主便应适时地退居二线。

(三)企业要建立各种健全的制度

一个没有法律的国家,不称其为好国家;同样,一个没有制度的企业,也不是一个企业。企业没有健全的制度,就不可能对人产生约束,大家各自为政,造成企业的混乱,企业自然不可能发展。而如果有健全的制度,但不是对企业一体人员都起约束力,亦然。古人有去:“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在现在,如果不是每个人都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那么规章制度亦成为无用之物。只有企业全体人员都遵守,并且谁触犯了制度就要受到惩罚,才能做到有令即行,企业才能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企业按照员工的能力和业绩来分配其工资,就可以为企业招徕有能力的人。而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必定全心全意为企业办事。这样不仅他们个人获利,企业亦能从中获得巨额利益。各种福利制度和保险制度的建立,为员工解决了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才智,为企业谋利益。

(四)用人唯才

现代企业经营日益复杂,对各种人才的要求亦日益提高,只有用人唯才,才能维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与人才的亲疏关系不应是用人的标准。亲者而德才兼备,自然最好,可是这种人才是很少的。如果亲而无才身居高位,那只会影响管理上的健康,影响团队的士气,使人才鄙视和疏远你。有些人对非亲非故者身居高位总存有担心,而不信任,不放心,这完全没有必要。现代管理区别于传统的特征之一就是在于能否领导原来并无联系的人,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挺进。企业如果连这一点都达不到,那离现代管理就太遥远了。

同时,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等企业员工购买企业股份,或者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奖励企业股份,或者对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实现股票期权制,分散企业股份,并利用股份形成企业和员工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建立彼此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通过出聘请职业经理人等等方式,让那拥有较高管理水平和高科技人才,由他们来负责企业的决策、管理,勾画下一幅蓝图。

(五)建设一个平等互利,民主集中的企业文化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尊重和信任员工,将创业热情转变为长期的核心价值观,并有系统地传递给企业员工,使之成为共同的行为规范,逐渐培养起价值认同感。老板是企业文化的主导人物,老板不仅要改造自己的经营管理理念,更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结合以关键人才为主的员工的文化需要,打造全新的有自己个性的企业文化,针对民营企业易犯的毛病,提出民营企业尤其要注意提倡平等互利、互相尊重、民主集中、共同成不等式的文化精神,而要严防出现老板掌控,唯我独尊,封建等级制度的文化精神。做强企业需要胆略和眼光,需要精神和时间,做大企业则需要文化精神的统一。

(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要按照《公司法》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善于经营、敢于决策的领导班子,使企业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职责明确。确立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规范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建立奖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治理机构创新,使民营企业管理走向社会、走向成熟、走向科学。同时建立工会组织,员工的合法利益在这里能够得到基本保障,他们敢于放手去拼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因此,只有改变因扰企业发展的传统的、保守的、封闭的管理模式,推动管理上台阶、上档次,加速民企的技术创新力度,推动民企不断发展。由“家族企业”向“企业家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跨越,把温州民企发展从整体上推向一个更新的档次,使温州民营企业在新经济浪潮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民营企业管理锦囊》作者:刘金星

2、《温州企业管理创新之特色》杂志

3、《温州民营经济研究》作者:谢健、任柏强

4、《WTO与中小企业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11月主编:林汉川、田东山

5、《二十一世纪: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2月主编:罗国勋

6、《私营企业成功模式解析》中国致公出版社

友情链接